進入2025年,小米的“狂飆”態勢還在繼續。
據報道,去年11月26日,小米智能家電工廠在武漢正式奠基開工。日前,小米集團公關部總經理@王化 發文表示,不到兩個月,工廠已實現結構性封頂。
據了解,小米智能家電工廠選址武漢市東湖高新區,項目占地麵積751畝,目前,項目主體建設進度已達到60%,項目一期將建設家用空調智能製造示範工廠,計劃2025年11月正式投產,2026年大規模量產。分析認為,小米智能家電工廠建成投產後,通過實現自研自產,小米在家電領域的競爭力將進一步增強,市場格局或將發生改變。

小米發起“猛攻”
近年來,小米正不斷往大家電領域發起“猛攻”。
在去年11月的智能家電工廠的奠基動工上,小米集團合夥人、總裁,手機部總裁,小米品牌總經理盧偉冰表示,這是小米繼「小米手機智能工廠」和「小米汽車工廠」後的又一座大型智能工廠,也意味著小米大家電業務邁入了新的階段。
據了解,小米智能家電工廠項目一期是小米集團第一座空調工廠,同時籌建的還有百餘間先進實驗室,實現設計、研發、生產閉環。同時,小米集團和華中科技大學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,共建智能家電技術中心、智能技術實驗室、研究生創新實踐基地等,共同打造“產學研用”新範式。雙方共建的智能家電實驗中心已揭牌運營。
盧偉冰表示,小米智能家電工廠的建設,離不開武漢政府的大力支持。小米會加緊建設,用硬核科技打造一座領先的智能家電工廠,這也是小米全品類高端化的重要一步。
分析人士認為,武漢市東湖高新區素有“中國光穀”之稱,武漢擁有我國重要的白電產業集群,包括美的、海爾、格力、TCL等家電企業都在武漢建廠,借助武漢的產業鏈優勢和科技人才優勢,在當地政府和資源的支持下,小米智能家電工廠的生產效率以及生產質量將得到保證,自研自產將成為小米空調長期健康發展的核心戰略,並將延伸到冰箱、洗衣機乃至其他家電品類。
分析人士表示,隨著小米在大家電領域製造上的“硬實力”進一步加強,憑借成本、定價、用戶體驗等方麵的優勢,未來或將衝擊行業格局,加速行業洗牌。
“有備而來”
小米2024年三季度財報顯示,前三季度,小米實現營收2569.01億元,同比增長29.9%;經調整淨利潤189.18億元,同比增長31.7%。第三季度,小米實現營收925.07億元,同比增長30.5%;經調整淨利潤62.52億元,同比增長4.4%。其中,IOT與生活消費品的收入達到261億元,同比增長了26.3%。毛利率達到創紀錄的20.8%,同比提升了2.9個百分點。小米在財報中提到,IoT與生活消費品的毛利率提升,主要是由於可穿戴產品及智能大家電等產品收入占比增加所致。對於小米這份財報,小米創辦人、董事長兼CEO雷軍在微博表示:“小米交出史上最強業績。”
資料顯示,2024年第三季度,小米集團空調產品出貨量超170萬台,同比增長超過55%;冰箱產品出貨量超81萬台,同比增長超過20%;洗衣機產品出貨量超48萬台,同比增長超過50%;其中,冰箱與洗衣機出貨量均創曆史新高。小米在財報中指出,智能大家電收入大增,主要得益於中國大陸空調出貨量增加所致。
在三季報後的業績說明會上,盧偉冰表示,小米白電業務的增長確實還是不錯的,大約有50%的增長。我想告訴大家是,我們成長可以說是剛剛開始。在盧偉冰看來,小米白電的自研模式、銷售渠道和服務改革,是小米白電爆發增長的主要原因。
值得一提的是,盧偉冰還“炮轟”了大家電行業,盧偉冰認為,大家電是一個傳統行業,這個行業“固化太久,創新力嚴重不足”,同時,在整個商業模式的效率上,還有著巨大的優化空間。盧偉冰直言,“大家如果去小米之家買空調,我們就10多個點的利潤。可能傳統家電需要有30個點甚至40個點的利潤驅動空間。這就是為什麽有些空調,3000塊錢的東西卻買到2萬塊的售價。這是在蒙消費者!小米的模式就是要打破信息不對稱。我們要通過商業效率的提高,真正讓利給消費者。”
奧維羅盤2024年的線上均價數據顯示,小米在空調、電視、冰箱、洗衣機四大家電的均價基本是龍頭品牌(市占前二)的七折。分析人士認為,“高性價比”以及線上線下全渠道布局依舊是小米的殺手鐧,另一方麵,從手機行業帶過來的互聯網基因,以及雷軍的個人魅力,讓小米能夠更好地吸引90後、00後買家,比如前段時間,#網友向雷軍許願的話題衝上熱搜,盧偉冰也是頻繁在微博上與網友交流,這種“聽勸”的屬性,讓小米產品迭代速度遠超傳統家電企業。

日前,小米集團大家電部家中空調研發負責人吳慶壯在微博發文表示,米家中央空調漠河冬測持續進行中,-35℃低溫下運行平穩,米家中央空調多聯機即將上市。此前,盧偉冰表示,中央空調是空調品類中技術密度最高、品控等級最嚴苛、服務體係最完善的產品,即將發布的米家中央空調在性能上將會直接對標頭部品牌。
奧維雲網數據顯示,截至2024年第43周,小米空調市場份額達到11.82%,同比增長4.31%,位居第三,四大家電市占率均排在前5。盧偉冰在微博透露,根據第三方統計數據,2024年1-11月小米空調銷量同比增長53%。
有分析師預測,到2026年,小米空調的銷量將超越其電視銷量,成為小米IoT業務的新增長點。
“家電江湖”或生變?
小米在大家電領域頻繁發力,尤其是在空調方麵,這是否會像手機和電視一樣,讓“家電江湖”變天?
有分析人士認為,在智能家電工廠建成,實現自研自產後,小米可以提高對產品品質的把控,同時發揮出更具競爭力的成本優勢。除了產能增加,同時籌建的還有百餘間先進實驗室,其也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小米向家電領域加大投入的決心。小米集團大家電部總經理單聯瑜表示,未來,武漢將成為小米智能家電全球製造能力起點,實現可複製的智能標準工廠。從目前來看,小米自建工廠的模式已經在手機、汽車業務上得到驗證。
從行業角度來看,雖然在體量上和傳統家電巨頭仍有一定差距,但小米快速上升的勢頭必然會引起市場的變化。此外,“人車家”的全生態會給小米家電帶來不少的優勢。分析人士認為,過去幾年行業一直有發展觸碰到天花板,創新乏善可陳等聲音,小米家電將起到很好的“鯰魚效應”,主動或被動地讓家電行業“動起來”。
從市場角度來看,2025年家電以舊換新行動繼續開展,在今年以舊換新中,每位消費者購買空調產品最多補貼從1件增加到3件,每件補貼不超過2000元。分析認為,這將可較好的釋放2025年空調消費。結合之前的勢頭,今年的小米空調或許將會更大程度地改變市場格局。
也有觀點認為,自建工廠能夠讓小米空調取得一定的主動權,但能否真正實現自產自研,解決目前產品投訴率高的問題,仍然需要時間驗證,從長遠角度來看,小米家電想要站穩並向頭部品牌發起挑戰,產品品質、核心科技以及消費者對於品牌的認知仍然是重中之重。
(家電網⮠HEA.CN)